李建设 官方网站

http://lijianshe.zxart.cn/

李建设

李建设

粉丝:44661

作品总数:8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李建设,1960年生于河南省灵宝市。1977年特招入伍,1999年毕业于北京画院研究生班,2009年毕业于清华美院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黄河文化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未提供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格物致知 妙悟自然


    李建设是一位修养较为全面的国画家,他兼长山水与花鸟,并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这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李建设的山水画分为"粗笔"和"细笔"两路。所谓"粗笔"是指这一类型的山水画不注重"尽精微"式的精雕细刻,而是在"致广大"方面做文章,其用笔往往肆意挥写、洋洋洒洒,清淡飘逸,豪放不羁。这些作品在构图上常常恢弘大气,意境雄阔,用笔薄而不厚,淡而不浓,但是这种薄与淡是为了突出邈远、辽阔的气韵,营造朦胧苍茫、若隐若现的意境,散笔横扫和淡墨润染使他的山水画清丽洁明不染俗尘的澄怀观道之境。《黎明》、《银线穿群峰》、《牧歌系列三》、《雪域高原》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高原春雪》、《牧歌系列二》、《月是故乡明》除了延续散淡风格以外又将色彩引入笔墨,再不舍弃笔墨的前提下,以色彩和皴法造型,做到色不碍墨,色墨交响,笔触生辉。

  李建设"粗笔"风格的山水画不求厚重,而着力于"冲淡",这有着深厚的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依据。"淡" 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学范畴,最早来源于老庄。老子在《老子·第三十五章》说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又在《老子·第三十一章》说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还在《老子·第六十三章》说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所说的"淡"是一个和"巧"相对立的概念,"巧"是人为的、做作的,"淡"是自然的、无为的;老子所说的"淡"也是一个和"华"相对立的概念。老子在《老子·第三十八章》说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所谓"华",就是一种表面的装饰("薄"),它的特点就是繁琐。相反,所谓"淡"就是俭朴、恬淡。所谓"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就是说,恬淡就是"不美",而"不美"就是大美、至美,是一种由宇宙本体"道"所显示出来的朴素、自然、恬然之美,即天地之美。

  庄子在《庄子·刻意》中说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庄子又在《庄子·天道》中说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这……万物之本也。"可见,在庄子看来,恬淡是万物的根本,也是宇宙本体的客观规律。

  老庄之后,推崇"淡"境者甚众。宋代的欧阳修在《画鉴》中云 "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宋代的米芾在《画史》中多次谈到"淡",如"董源平淡天真多"、"巨然少时多作矾头,老年平淡趣高。"清代的厉鹗在《南宋院画录补遗》中说 "画家以冲淡者为至,若瘦硬严整,则又涉作者气,知音士人所不贵也。" 清代的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脱俗章第十六》中曰 "尺幅管天地山川万物,而心淡若无者,愚去智生,俗除清至也。"

李建设先生的作品之"淡"首先体现在"清淡明澄"上。这种境界朦胧缥缈、若隐若现,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这种婉约、隐晦好似一曲袅绕的清音或韵律,细水长流、绵延不绝,颇具空旷、静谧、娴远、淡泊之妙。

  其次,其作品之"淡"还体现在,作者善用淡墨散扫,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其笔下的山川、花木均为点到为止、欲说还休,这一方面强化了作品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又给了观者以巨大的再创造空间,达到了画家与观众的双向交融、彼此互补的艺术效果。

  再次,其作品之"淡"又体现在,其笔下的物象已经被画家进行了"自然的人化",这种主观的变形有时达到了一定的抽象意味,进而强化了艺术家的主体心胸和主观心源,因此达到了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写生与写意的融合、物象与心象的共振,这无疑提升了审美形象的境界和意趣。

  所谓"细笔"一路,是指用相对精细、工致的笔法来描绘山川,将速写、素描等西画手法引入笔墨之中,把多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往往远景以粗笔勾出,中景和近景以细笔雕琢。《田寿雪润》、《忆江南》、《秋染山乡》、《古村秋韵》、《唯闻山上牧歌声》即可当成此风格的典范。其中《忆江南》、《古村秋韵》两幅作品试图回归文人画传统,在画跋处题诗以壮其色,将诗书画印款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炉,显示出全面而综合的艺术修养。《古村秋韵》、《忆江南》、《田寿雪润》中的房舍、树木、山石借鉴了西画的素描手法和焦点透视法则,运用了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和造型的立体性、体块感,大量使用轮廓线予以切割、重构三维空间。《春风又绿伊河岸》和《邻居》是两幅颇有创意的作品,它们消解了传统中国画远虚近实的构图法则,以平行、并列的笔法描绘树木,给人以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视觉效应。

  李建设的花鸟画以牡丹花为主要题材,亦有历史渊源。牡丹花被誉为"花中之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曰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由此牡丹成为富贵、吉祥、昌荣、幸福的象征。最早画牡丹的记载见于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云 "北齐杨子华画有牡丹。"唐代的边鸾,五代的黄筌、徐熙,宋代的李公麟、易元吉、崔白、赵昌,元代的鲍敬、钱选、吴镇,明代的孙克弘、释海怀、吴麟、徐渭、陈道复,清代的恽南田、华喦、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都留下了相当数量的牡丹作品。到了现代,更产生了擅长大写意牡丹的齐白石,擅长工笔的于非闇,擅长兼工带写的王雪涛以及工写兼长得陆抑非等名家高手。

  李建设继承了美术史上牡丹大师的艺术成果。他的牡丹花团锦簇,艳而不俗,用笔老辣,用墨讲究,施色明快,充分展示出牡丹的国色天香、富贵吉祥。《芳菲祥瑞》、《繁华昌盛》、《贵紫娇红》就是其中的明证。

  总之,李建设的国画作品格物致知,由推究自然物象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哲学反思,由自然的山水、花鸟顿悟出人生的境界和艺术理念,是一个学问型的国画家。